经济地理丨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推动区域产业持续升级
在数字经济浪潮与全球贸易变革的双重驱动下,跨境电商正快速成长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。近日,国务院正式批复第八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,引发各界高度关注。经历多轮战略扩围后,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如何借政策东风实现能级跃升?新一轮试验区布局将如何重构行业版图?综合试验区政策又将如何释放产业升级新动能?在内陆枢纽城市,交通网络与产业集群优势如何协同发力畅通国际物流,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?本期经济地理将深度解析“陆海内外联动、东西双向互济”开放格局下的跨境电商新图景。
近日,国务院批复同意海南全岛及秦皇岛等15个城市(地区)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。至此,我国批复八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,已达196个(含海南全岛),覆盖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。至此,“东西互补、陆海联动”的跨境电商布局清晰可见。各界也期待借由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,进一步激发产业转型升级潜能、提供新机遇。为此,推动“跨境电商+产业带”模式逐步成为区域产业升级和全国市场拓展的关键力量,已成为各试验区的重要使命。跨境电商规模化成外贸增长新引擎近年来,我国跨境电商发展态势强劲,进出口规模不断刷新纪录。海关总署数据显示,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.63万亿元,同比增长10.8%。过去5年,我国跨境电商贸易规模增长超过10倍,年均增长率远超传统外贸增速。
其中,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带动作用明显,为外贸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庄芮认为,从综合效果来看,这一为促进跨境电商创新发展而设立的特殊政策区域,在大力推动制度创新、管理优化和服务升级等方面成效显著,推动了外贸质量提升与规模稳定,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并巩固外贸基本盘。值得关注的是,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维持高增长态势,不仅体现了跨境电商市场的巨大潜力,更凸显了其在推动外贸增长、促进产业转型中的关键作用。“跨境电商打破了传统贸易的时空限制,降低了中小外贸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。”孙晓云曾供职于深圳某互联网企业,早在两年前,她就趁着跨境电商的东风和手头上的相关资源,开始经营起了自己的跨境电商“网店”。“简单说,就是经过一系列手续取得在海外平台注册开店的资格,将国内商品销往海外的一种销售模式。”孙晓云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,个人进入跨境电商,虽然与传统外贸企业不同,但也要到有关部门办理营业执照,再拿着双币信用卡和身份信息注册海外平台就可以开店了,“我在2023年初开通了FBA(通过海外平台的专业买家,享受平台的售后和仓储、物流服务),正式进入了跨境电商领域。”
上海跨境电商展,上海跨境展,2026上海跨境电商展